锦石剪纸

类别: 传统美术
级别: 县级
批次: 第四批
地址: 湘潭县锦石乡
非遗详情

在中国农村,剪纸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且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墙花、灯花等。它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祭祖祈神、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如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常常会贴“囍”这个字。它的创作过程是通过夸张手法,将现实生活的“真”向艺术的“美”演化、深化的过程,是创作者思想感情、审美心理和对美追求体现的过程。它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而且蕴含着民族社会深层心理。

锦石剪纸题材多为写意中国画,如梅兰竹菊、十二生肖、喜鹊、龙凤、燕子等,现在的风格还拓展到工笔画等领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推广锦石剪纸有利于湖湘文化的整体弘扬,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剪纸艺术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展现,锦石剪纸就是一种地域特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它源于生活,与锦石人民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息息相关,如采莲、婚庆、过春节等,蕴含着锦石深厚的历史底蕴,积淀着古老艺术传统、社会意识、民族文化和人们的审美观念,在民间美术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审美价值、使用价值。

锦石剪纸中的代表作——婚嫁节庆系列被认为是发源最早、流传最久的。锦石儿女骨子里充满活泼热情,遇上婚庆事宜,村里的吹拉弹唱艺人们一般从十天前就开始忙前忙后,排练节目助兴。而主家家族里的剪纸艺人们、女性长辈们都会义务地承担起大红“囍”、鸳鸯、龙凤等图案的剪纸任务,大家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婚嫁事宜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锦石剪纸也不断变化发展着,不仅题材上有了变化,也扩大了影响范围,增加了新功能。经过能工巧匠们的精心创作,锦石剪纸代表作新添了“十二生肖”系列、湘莲系列等新题材;锦石剪纸作品在很多场所有过展示,如县城白石广场、乡青少年宫、“欢乐潇湘 ·幸福湘潭”文艺汇演活动,影响力与日俱增;锦石剪纸也从最初的婚庆民俗用品,发展成现在的特色商品。

锦石剪纸构图饱满、造型生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带给人们美的感受的同时,其精髓部分的技法之讲究,也带给普通民众“学艺困难”的感受,因此锦石剪纸的能工巧匠一般是本人对剪纸非常爱好,加上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才练出好剪艺、高水平。

人们把生活比作一颗常青树。那么,剪刀下的艺术便是常青树的花和果。锦石剪纸土生土长,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永远散发着艺术的芬芳。


image.png


非遗图片

暂无图片

关联信息

暂无数据

评论
地址:湘潭县雪松中路849号  办公电话:0731-57880721  OA系统
TCP/IP备案号:湘ICP备19003427号-3   湘公网安备 43019002001055号
湘潭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版权所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