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台、各种神像的雕刻制作,在湘潭地区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历代人对“神”顶礼膜拜,认为“神”是保佑人无疾无病、升官发财的“根本”,至高无上。同时,它又是除恶、辟邪,保障人们安居乐业的“保护神”。为了尊敬神,人民把神的形象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刻画下来,有的用 绘画形式,有的用雕刻形式,把各路尊敬的神一一记录表现出来。各家各户,尤其是一些家境殷实的人家,不惜重金请技术高超的雕刻大师,雕刻一座富丽堂皇的神台置于宗族祠堂正中央或者家宅的正堂屋中央。有的人家初一、十五烧香点烛,还有的人家每日盛果供饭供菜置于神像前,同时上供品,鸣金礼炮,顶礼膜拜。旨在供奉神仙,祈求神明保佑。
“隐山木雕工艺”是湘潭传统木雕艺术的浓缩和代表,在工艺技术的沿革和发展上相对比较完整。隐山木雕工艺历史久远,经历了唐宋时期木雕技艺门类的逐渐形成,明、清时期的发展和丰富,民国时期日臻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现在的兴衰更迭的曲折发展期。其产生、发展、兴衰的历史理应与湖湘历史文化的发展影响,民居古建以及对传统古家具的人文喜好有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工艺上的粗柔相间,使其雕刻工艺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意韵和趣味,具有强烈的地域风格和民族性。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