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的艺术匠心》课程,意在彰显中国电视剧力作潜在的美学苦心和艺术灵韵,与广大学子和社会受众一起,发现、悦纳中国电视剧精品中蕴含的灵魂光泽、价值情怀、微妙匠心和卓然成就。本课程分别从“品味中国电视剧的美学风光”、“聆听中国电视剧的意义回声”、“领略中国电视剧的叙述能量”、“采撷中国电视剧的修辞智慧”、“咀嚼中国电视剧的对白韵味”五个层维,择其要,对中国电视剧优秀文本作审美面面观。
第1节:从“兼容的精英姿态、充沛的价值情怀、浓郁的修辞集结”三个层维,考量中国电视剧的独特美学风光。
第2节:本讲从“意义,故事的决定性力量;情感,故事灵魂的血脉;镜语,思想意图的肉身”,逐层展开对电视剧故事意义的分析。好剧不仅用高超的技巧讲故事,更担当着阐释世界、重组世界和创构世界的美学重任。
第3节:叙述能力乃中国电视剧力作的强项。本讲从典型叙述行为中读取了三层艺术匠心:一是细节的光泽;二是重复的力量;三是省略的功能。
第4节:修辞意识的觉醒、修辞智慧的闪光,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剧力作的“美学一招鲜”。从“无法而法”的场景创设、宛若天成的修辞灵性、审美奇效的虚实反衬、声画交响的渲染烘托四个层维予以阐述。
第5节:从《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一段经典对白节选入手——一是发掘中国电视剧优质对白中的哲学内蕴;二是梳理上乘对白如何活跃在自己的调性中,生长在特定的风格里;三是分析生机勃勃的灵性对白,如何在说与不说,在平易的言说与文学、戏剧的假定性言说之间游刃。
职称:教授
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文艺研究方向、电视剧历史与理论方向。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张育华,笔名于君,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影视艺术学院教学副院长,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文艺研究方向、电视剧历史与理论方向。
张育华,1956年11月生于山东,1982年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赴日留学,就读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后任明治大学客座研究员。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新生代散文”代表作家之一。近10年来活跃于电视艺术研究创作领域,作为“知名中青年学者”多次参与电视艺术高端论坛并做主题发言。
执教26年来,主讲《文学文体写作》、《专题片创作》、《影视叙事研究》、《电视剧艺术》等课程。迄今已出版专著、作品集、译著《生成与创意》、《列岛默片》、《绝望的逃走》、《裸足的黄昏》、《诗性的哲学散步》、《散文讲稿》、《电视剧叙事话语》等。发表论文及文学作品数百篇,为央视近30部专题片和有影响的大型文艺晚会策划撰稿。
所获主要奖项有:博士论文获得“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提名奖”;论文分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第十届论文评比一等奖”、“第六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论文理论类二等奖”、“中国传媒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多篇论文被核心期刊重头推出、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获得广泛影响;译著获得日本著名文化财团三得利“海外出版助成奖”;作品获《北京文学》“散文大奖赛优秀奖”;出任总撰稿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获第七届春燕杯电视艺术“电视片优秀撰稿奖”。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电视剧的文本建构与创新——电视剧的基本理论研究》;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重点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传媒类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影视艺术对国家形象与民族认同的建构作用》等。